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

旦復旦兮

                                                          
                                                                  旦復旦兮


                                 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上海有所知名大學──「復旦大學」,在臺復校──「復旦中學」,校址在桃園。
別小看它,她的名字取得好。在臺招收優質高中生去對岸,她跑最勤最早最快。

老夫所以提這一首遠古的老詩,是因為復旦大學口試曾經問台灣的學生,復旦大學校名是什麼意思?因為我正課沒好好教,盡教些課本以外的旁門走道、奇花異草,有一年口試就這麼問,我的學生就這樣矇上了。主試者翻開資料一看是建中的,樂呼:「果然果然……」,嚴格來講他是應該請我吃牛肉麵的。一等好幾年,等不到,不能怪他,怪FB,建中學生的時間一向很寶貴的,不太上FB,身體養好,總有機會等到他!

卿雲歌是一首頌讚之歌。最初見於《尚書大傳‧虞夏傳》,傳說是舜所作。有一本編年體的史書《竹書紀年》中<帝舜有虞氏>這樣記載:「十四年,卿雲見,命禹代虞事。」當虞舜仰觀天空出現祥瑞的卿雲時,就把天子大位禪讓給治水有功的大禹。禪位典禮時,帝舜命文武百官跟他吟唱這一首讚歌。只有四句。

這一首簡短的讚歌,以天空祥瑞之雲,稱頌教化影響的深遠;以日來月往的交互輝映,象徵舜讓位於禹的禪讓之德,將使天下光照永恆,蒼生恩澤永庇。此詩所寫的景象,動靜和諧,有光有色,情感內蘊,含蓄不露。從崇拜自然,敬畏天象,我們可以體會出遠古人民質樸的思想、莊嚴的氛圍、熱誠的赤心、歡樂的情感等等。

「卿雲」是啥呢?要找一位有學問的人來開示,司馬遷《史記‧天官書》說:「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郁郁紛紛,蕭索輪囷(屈曲),是謂卿雲。」簡單地講,卿雲是指祥瑞的雲。同「慶雲」、「景雲」,是古人心目中一種吉祥的徵兆。日月光華就是日光月華。月華是圍繞在月亮周圍的光環。糺,曲折。縵縵,紆緩迴旋貌,比喻教化廣被綿遠流長。旦,天明。旦復旦,就是一天又一天。不斷的夜盡復明,舜對禹有深自期許之意。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學校,創始人為近代知名教育家馬相伯。「復旦」二字命自「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我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理想。歷經幾代復旦人,一個多世紀的不懈奮鬥,學校已經從最初默默無聞的大學預備學校,發展成為一所著名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我們想像自己是帝舜,在總統府介壽廳交接印信,以白話讚它一次歌:「哇!祥瑞的彩雲多麼燦爛啊!雲彩紆徐回旋舒捲從容啊!和煦的陽光,柔和的月華,日復一日,不斷交替照耀大地,無休無止啊!」




民國之初,卿雲歌曾兩度當國歌,聊備參考。


※ 《卿雲歌》


官方國歌


卿雲歌分為第一次及第二次兩版本,兩版本詞均取自尚書大傳虞舜篇。


第一次卿雲歌為1913年4月8日第一屆正式國會開會典禮時暫用臨時國歌,後兩句為汪榮寶所添加,讓.奧士東(Jean Hautstont)譜曲。



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1916年,袁世凱下臺,北洋政府當政,於1919年將《尚書》中的《卿雲歌》配上樂曲作為國歌,是為第二次卿雲歌。

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停船暫借問──白問了

                                           
                                      船暫借問──白問了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家臨九江水,去來九江側。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長干行二首 崔顥>


江南水上生涯,竹枝水調,頗不乏男女情愛。長干以舟為家,以販為事,情意特別直接,長在嘴巴的兩層皮,怎麼說怎麼有理。經商若水,九曲流不盡,一切靠自己,嘴巴不靈動些,啥買賣也交關不成。

生意靠甜嘴,愛情靠香嘴。求來的瓜不甜,說的是硬梆梆的君子氣節;口渴要個瓜吃,用不著什麼聖賢道義?知道瓜甜,先要先贏。你聽過公聖人找到母聖人成家的嗎?近水樓臺先得月,看投緣不看投機,一吐為快不丟臉,機不可失,求到就是你的。

回到唐代的南京水鄉,那一天,崔顥做足了功課,搭一艘篷船,搖搖晃晃,他做田野調查。

可能是長年飄泊,長干濃重的鄉音是難以抗拒的,想妥了台詞,不假思索,手握竹篙的女人,點燃了搭訕的第一腔。她自報原籍,橫塘是我家。一個上路的男人,當然知道回話:「我家住哪裡?」這個柴頭吞吞吐吐,船舷一碰,舳艫相扣。索性停了船,臉不紅氣不喘,還是她吳儂軟語,以同鄉為幸,全力催情:「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女人能做的最大尺度,她都做了。分寸拿捏得緊,攻勢一波緊似一波。

水波打上打下,想必那個男人心波七上八下。九江飄泊多少年,家鄉風景空問天。我一直都在九江,從來不知有橫塘?長干只能算是我的祖籍,我從小移出江蘇,對你不相識。說真的,對你沒印象……臉可能還歪一邊。(崔顥沒敢說)

他給她一問三不知,『情趣』,不會念也不會寫。兩條船,各自走了。

長干九曲水悠悠。很久很久,江上一片冷寂。……

誰知一場春夢敗給他雞同鴨講,不是長干女羞澀自媒,當然更不是辣妹倚船賣笑。那位呆子船老大,恐怕嚇出一身冷汗。媽媽不是常說:人間男女,不相通問。如果他一口咬定這是情色陷阱,這是他人格的僵直無義;如果他以為急中生智,順利脫身,這是他對熱情長干的大不敬;如果他認為世風輕薄,禮法沉淪,這是對兩情相悅的重度無知。是對五千年黃文化的糟蹋……


船過水無痕,一個健康的女子,回橫塘寫日記。

踢到鐵板,不難堪;遇到豬頭,有夠衰。

搞不好?明天到江邊,堵他,帶著榔頭,給他一頓──粗飽粗飽。

不然,也要按下項背給他喝幾口水,好讓他認得長干甘甜的滋味。

她心裡頭必得嘀咕:「老娘不甘」,這才像──「白問了」。


                                   建中一叟  101.06.18

彈歌

                                                            
                                                          彈歌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肉)。」

泱泱五千年的文化古國,有人愛聽故事,就會有人編故事,有人又很會說故事。

彈歌是華夏民族最古老的詩歌,黃帝又多了詩人的頭銜。太古老又說不清著作權,說成黃帝所作,最保險。黃帝是遠古的所有格。劉勰他老人家在《文心雕龍‧通變篇》說:「黃歌斷竹。」「黃」指黃帝。「斷竹」就是彈歌。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肉)。」極為罕見的二字句,八個字。它偏偏成就了一首古代流行的獵歌。這算是最簡單有力的歌謠。

「斷」、「續」、「飛」、「逐」表達四個動態,纚纚如貫珠,高度概括又簡明流利地交代了彈弓的製作過程與運用實況。節奏十分緊湊,兩字一個音節,將彈弓迅疾逼人的急切情景,展現無遺。我們很容易就可以捕捉到這個畫面,迅猛、刺激、緊張、驅追的逐獵情節,完整表現了原始歌謠遒健而質樸,剛勁而簡古的形象。太古先民在自然界求生存的氣概,一幕幕拉開,基調是威猛的、豪邁的。彈歌也好、獵歌也罷,高唱入雲的就是原民在大自然爭勝的歌。古調這樣結束,充滿古意、鮮明、合理。很多待開發的原始部落或未經文明洗禮的民族,都是這個調調,原始簡單、質直無華,蠻好的!

問題來了,最初載錄這一首古彈歌的東漢趙曄《吳越春秋‧句踐陰謀外傳》,編了一個故事:有一次,越王打算伐吳,范蠡找了陳音這位神射手和越王見面,越王考他,要他說說『射』的演變歷史。陳音說:「臣聞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起於古之孝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硬是扯進了孝思無匱論。

好好一首動感、逼真、野性、率直的獵歌,應有的豪邁武勇,被孝道的文化飛沙湮沒了。後來彈弓就沒人玩了。驍勇的壯士沒了。歌也淡了。

古風之美在元元本本。不要隨便編故事。

那八個字的旋律簡潔有力──「砍削竹枝做弓,連接兩端成弦;颼一聲飛出彈丸,獵取禽獸,大伙兒烤一頓美味的燒肉。」

多經典,多原汁,多麼美味。老夫還是說它是獵歌。

黃帝大人,對不起,真是你寫的話。

這一回編故事的人,故事編得不漂亮。 101.06.19

2012年5月13日 星期日

○○證婚辭

○○證婚辭 新娘找謝老師當媒婆,是尊敬她,以她做典範;新郎找林老師證婚,是崇拜我,拿我當靠山。如果你誤以為我很大男人,很作威作福,那就錯了。雖然我很醜, 但是我很溫柔。所以你們兩人找我們兩人幫忙,還是對的。 只要是花都是會開的,日日春,天天開;玫瑰花,春天開;竹子一百年才盛開。什麼花不重要,怎麼開也不重要,開了讓人記得就是不朽。婚姻的花也是一樣,早開晚開都要開,開得璀燦,還要開得令人尊敬,開得真善美,就永不凋零。 結婚前,你們擁有簡單的幸福,只准聽我的;結婚後,幸福很簡單,只要聽他的。婚姻中天天有小小的感動,就能過開心的一天,原來....幸福真的很簡單。 簡單的事重複做,你就是專家,重複的事認真做,你就是贏家。婚姻的幸福就是重複。每天跟自己喜歡的人一起,通電話,旅行,重複一個承諾和夢想,聽他第一百次提起童年往事,每年的同一天和他慶祝生日,每年的情人節、耶誕節、除夕,也和他共度。甚至連吵架也是重複的,為了一些瑣事吵架,然後冷戰,瘋狂思念對方,最後和好。這就是簡單的幸福。 幸福不是你的房子有多大,而是房裏的笑聲有多甜; 幸福不是你開的車多豪華,而是你開著車平安到家; 幸福不是你的愛人多漂亮,而是愛人的笑容多燦爛; 幸福不是成功時喝采多熱烈,而是失意時會有個聲音對你說——秀玫,沒事; 幸福不是聽過多少甜言蜜語,而是在你傷心時,有人對你說--沒事,王哥。 模範夫妻-林老師說:任憑女人嘮叨不休,把戲無窮,能裝聾的就是好男人。 謝老師說:任憑男人海闊天空,點子無限,能作啞的就是好女人。 大姐○○○曾經這樣對永康街的朋友開示: 一、如果有個人牽掛你,你也會牽掛他,你就會是最幸福的人。 二、世界上最美妙的一件事是:當你擁抱一個你愛的人,他竟然把你抱得更緊。 所以: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發現自己愛的人,正好也愛著自己。 最後以姐夫○○○的名言跟大家勉勵── 「喝醉了才知道你最愛誰,生病了才知道誰最愛你。」幸福是要將心比心的。 含苞待放的花終於開了,祝福王哥祝福秀玫,天天陶醉在他們的幸福花園裡。 婚姻與愛情的憲法就是──簡單、願意、滿足、認了。 林明進 101.0512

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父誨──約法三章

父誨──約法三章 主婚人致詞完整版

新娘新郎、親家母親家公、林李兩家的親戚們、法務部曾部長、嘉義市李副市長、臺中市蔡副市長、建中大家長陳校長、我敬愛的黃湘陽教授陳維德教授及所有教授先生們、「溫世仁」「國語日報」「漢光」「東元」等基金會負責人執行長們、國語實小中正國中建國中學等師長們、商界政界朋友鄰居、以及我三星國小三星國中羅東高中輔仁大學台師大同學們,新郎新娘的師長同學同袍們、還有我最大的資產──「明道」「徐匯」「建中」等學生們弟兄們,大家晚安。
今天是我兒執中和李府千金芳宜的大喜之日,感謝大家一起見證這一場婚禮。首先要感謝親家母親家公教養這麼卓越的女兒,也要感謝內人的辛勤養育才能培養這麼優秀的兒子,讓芳宜答應作我們家的媳婦。這是天作之合,也是父母之光。
今晚來到現場的,都是我們最期待光臨的貴賓。從中央部會長官到地方首長、各校校長們、老師們,在座的都是在別人婚禮經常上臺講話的風雲人物。但是,今天你們不用上臺,可以鬆一口氣,安心喝喜酒。
原因是:

第一、本人體貼的安排
第二、本人十分喜歡講話
第三、我的專長是聊天

我是個教書的人,需要不斷的講話,我每天講多少話是固定的。在學校我照表上課,很有規律。可是,今天換了場地,當然就換了腦袋,什麼時候講完、下課,
說實在的,連我自己也不知道。人生之路,本來就有很多無奈的事,在這樣艱難的處境底下,各位既然來了,一時也走不了。根據本人寶貴的人生經驗,眼前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忍耐、忍耐、再忍耐。
話說從前,新郎就讀建中的時候,他對他老爸我約法三章:

第一、不可以告訴建中老師,我是他的老爸
第二、不可以過問他在建中的一切言行舉止
第三、不可以隨便跟他打招呼,除非他主動跟我點頭

各位都知道:建中是一所自由偉大的學校,我咬著牙全部答應了。現在你要成家了,報仇的時候到了,我也要對新郎約法三章,請你也咬著牙全部答應。

第一、家庭是充滿愛的窩,請你做個有肩膀、能疼惜太太的男人

小篆的「家」是寶蓋頭裏面養了一頭豬,從此豬就跟人發生了密切的關係。可是甲骨文的家有兩個字,它不是長這個樣子。它外頭的宀部是房子,裏頭有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面對面坐著,女人還抱著一個小孩。家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因為婚姻結合,而且有了愛的結晶。所以,家是愛的發源地,家是有愛的地方,跟豬沒有關係。

第二、夫妻是兩個人的生活,請你做個能尊重、替太太著想的男人

五倫的第一倫是夫婦之倫,中庸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我們的老祖宗,給夫妻之間做了個定位,所強調的要點是相敬如賓,相敬如賓不是疏遠,講究的是美麗的距離,簡單的說就是尊重。尊重是夫妻的第一步,也是華夏文化的入手處。

第三、愛情是需要永續經營的功課,請你做個能永遠感動太太的男人

易經下經的第一卦與第二卦,也就是第31、32卦,是「咸」、「恆」兩卦,上經的第一卦與第二卦,是乾坤兩卦,講的是天地之道,咸恆則是人倫之道的第一步。咸是感動,恆是恆久。我們老祖宗的愛情撇步就是要永遠的感動對方。我打給你們的金牌,上面那一聯對子:「咸亨取女吉,恆久得天長」,是這兩卦卦辭的組合。所以,做個男人要懂得永遠感動自己的女人。

婚姻是兩個人的事、兩個家的事、也是兩個家族的事,我們都來自於平凡的家庭,我們也都擁有平凡人的幸福。你們即將組織新的家庭,因為你們優秀傑出,讓我們林李兩家有了更美好的期待。結完婚後,你們就要出國唸書,三年五載,學有所成,一定要回到臺灣,報效這個可愛的國家。可以做一棵大樹,就不要只做一片葉子,期許你們要做天下第一等人。要做天下第一等人,就要先好好做人,就從今夜起,要好好努力做人。

利用這個機會,我要替建國中學感謝兩個朋友,一位是尤先生、一位是賴小姐,
他們跟建中都沒有淵源,兩位好朋友卻在二十年前義氣相挺,慷慨解囊,分別捐了新臺幣二十萬,讓建中紅樓文學獎有了發展運作的第一筆基金,讓擘畫主持的郭麗華老師能自由揮灑,現在已經滿了二十年。這兩位朋友都在現場,他們都十分低調,不願意曝光,今晚,建中的國文老師也都在,後面還有一百○八條好漢的建中校友,借大家的手給他們最熱烈的掌聲。這樣我就沒有欠你們了。

其次,「特別感謝我的妹妹、弟弟」,一直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宜蘭三星老家的母親,讓我毫無後顧之憂,這是放在心裡頭三十年我最想說的一句話。謝謝你們。

菜已經涼了,我的心熱了起來,祝福執中、芳宜結婚大喜圓圓滿滿,祝福大家平安、健康、幸福、美滿。讓我們在這個美麗的夜晚,在這一場平凡的喜宴「一起偉大」。謝謝在場的六百個至親好友!大家晚安。
建中 林明進 2012‧0212‧1900於臺北喜來登大飯店B2福廳祿廳

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元學第一村──(一)跟毓老師說說話



民國九十九年二月十四日大年初一拜年 與毓老師合影 林明進謹誌



元學第一村──〈一〉跟毓老師說說話

毓老師走了,素師鐸化,龍德而隱,您是該俎豆馨香千年萬年。

您靜靜走了以後,我開始認真深思您說要留就要留萬世名的豪情,原以為那是老學究先生的糖衣,書總是要這麼教的。見證了您三、四十年的粉筆生涯,杏香不去,不朽這兩字您寫得這麼淵深敦厚。史筆有多少眼力,往往也決定那個時代在歷史縱軸的重量。陶淵明的偉大不是等來的,可是唐宋始見重於世。我不問:這是個什麼樣的時代?但我深信青史的墨條研磨得正熱,待如椽大筆一揮就是蓋世風華,您的身軀從容地躺了下來,英靈卻矗立如山。您雖然高品無求,高山仰止的稱譽,任誰擋也擋不住。

曾經您以一身是膽,備具胸懷天下的志業,當年沒問過您,真不知道您曾立過什麼樣的偉願呢?過了一條江,正自有山河之異,人生的風景,真的如您所說,時過境就遷了。春風不回,鼎革多變,換個念頭,您扛起文化的山,造弦歌之鄉,一條道真的結結實實跑到黑。您經常教誨我們,一生認真做一件事,就是一番事業。您以原味的元文化陶養了臺灣這塊樸質的淨土,您以鮮活的一甲子霑溉了福爾摩沙這蕞爾的小島。

從三月廿日接到您辭世的噩耗起,心路忐忑,失神不靈,感慨何止萬千?忌日滿月,我終於有能力悲傷了。午夜夢迴,慟情難寐,我靜靜仰視懸在廳堂──那一幅「體元居正,精一執中」的對聯,那分別是我家二犬的字與名,鬱結一月的心,動了。我決定打開心口,同老師說說話。

三十多年前,躺在龍床上聽您徹夜教誨,我就有很多話要跟老師說,那時候是個宜蘭鄉下負笈北上的土包子,心裡沒準備好,我一直沒敢說;後來,有多少次在地下室天德黌舍的牌匾前,一對一,面對面,聆聽您的懇切叮嚀,覺得戰戰兢兢恭聽都來不及了,能說些什麼呢?所以什麼也沒說。現在毓師往矣,自己也早已成了半百老翁,不用猶豫了,膽子也大了,那就慢慢說,一點一滴地說。說給毓老師聽。

一朵花的事業

毓老師晚年曾以偶題的遺墨──「傲世梅無仰面花」給大伙兒清賞清賞。後來又見到另一幅對聯,上聯還有一句──「虛心竹有垂頭葉」。原來「節」與「謙」,老師看得這麼重。未濟上九小象:「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是男之窮也(雜卦語)。大易最後一卦最後一爻,以節為戒,大矣哉!虛竹不但尚節,尚且守謙,謙之一卦,謙謙君子,以讓為用,所以無往不吉,卑以自牧故也。堯德允恭克讓,堯舜以禪讓相承。太史公世家以吳太伯先,列傳以伯夷始,皆讓之微旨。老師一生所守在節德,貞固不易。亡國凡三,老師獨善其身,不易節,不貳臣;留日其間,倭女在側,潔身不瀆;渡海來臺,輕權位,無嗜欲,進退不茍;守身如玉六十餘載,不近色,不續娶,甘心孑然自持,無怨無悔,曾經是赫赫皇裔、王公貴冑的您,能自律若此,彌自尊貴,也令人肅然起敬。師母「兩地相思」,老師「一言難盡」,繾綣私情,節義感物,貞德動天。終其一生以「天德侍者」自期,以「仁匃遯叟」自號,以「安仁居士」自守,以「明不息翁」自誓。

毓老師識時不失位,乘勢知進退,以果行育德,卜居隱巷,藏道於民。在剎剎生新的自然環境中,要守經也要能通權,這才真的叫識時務,識時務者才稱得上是俊傑。「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悶,不見世而无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是老師「君子時中」的真精神,知節,守節,行節,是您的大慧智,大德行。所以我們可以大聲地說: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毓師也。

印象中,毓老師雖然很少提到花國春秋,這一棵梅且不能等閒視之。至於唯一點名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聽上去有幾分調侃味兒,依我看,純粹是戲謔之言。請王維不用放在心上。

什麼樣的花都會美麗一回,花自然是開給蝶使穿引的,或許蝴蝶的朋友,可以沾點邊。不要急著問我蝴蝶的朋友長啥樣子,姓不姓莊?名不名周?毓老師更不會直接告訴咱們花的哲學。這麼說比較像老師說的,如果你是花,順著天生的性子像個花的模樣,就有美的質地。花,總是要漂亮一次的。做花的總要清楚,最少要美給自己看,感動得了自己,才說得上是能自我實現的花。否則,花開花謝,亦只是花開花謝,老師說人可以平凡,決不可以庸俗,梅自是不俗不塵。老師跟梅花打交道,緣於何時我不清楚,要不要跟林和靖處士清唱一段妻梅子鶴?梅邊之石真的宜古嗎?胸藏丘壑的毓老師,是人間的元士,興寄煙霞這等閒情,我看還是少問。

梅花凌霜傲雪,優雅綻發,它不是等人來陶醉,它香著也可能是等蜂媒來尋。橋邊,路旁,山麓,野坡,處處可以是梅花的家,冷到哪裡,梅花就幽香到哪裡。傲世梅一樹傲骨,一片生意,不改其凌雪之志,它不怕開無主,風和雨、冰和雪是它的絲竹天籟,它會唱歌給自己聽;毓老師一瓢孤單,一簞寂寞,不改其杏聲之樂,您念念存誠,孤寂是您德性盛開的力量,想必您也會給自己拍拍手。群芳爭春,您不矜不伐,站在自個兒的長白山巔,兀自暗香襲天,您應是一株雪硬的梅。您打算為自己的花取個什麼樣的名字,並不重要,您會給梅花也給自己一生傲世的風骨,開一趟錚錚骨心的事業,這,並不難猜,舉手投足都是記號,您不說,大家清楚。

想做一朵花,毓老師,敢情會教我們說──姿態可以不如人,梅香要始終如故,堅持千百年來不變的氣韻,要不折不扣醞釀那種大家百聞不膩的清香。不卑不亢,枝頭可以戴著冰雪,香給自己一世,做傳家至寶;不慳不吝,可以伴著明月清風,香給別人一生,開聖賢衢路。潔梅有節,它有個禁忌,就是不做醉心名利的仰面花。毓老師心裡頭的傲世梅如是說。

一座山的精神

仁者樂山,山不知其所始,亦不知其所終,億載無期;仁者安仁,垂奕葉而不朽,典型古今,浩氣上下,故曰仁者壽。安仁居士期頤百年,所安在史壽,不在人壽。這是山的精神,也是仁者的精神。

老師個兒大,您有那個力量帶著山流浪,即使是長白山那樣巍峨崇高的山嶽
。民國三十六年,您領著長白又一村的骨氣,肩負著也可能是雙手合拱抱著您心裡頭那一座山,在雲月之下頂天立地,踏過的豈止八千里路?經過泰山的薈萃人文,涉過黃河大江的九轉浩瀚,結交過燕趙豪傑養豁達襟懷,也到過柳浪映月的孤山學處士潛隱。扛著一身浩然而來,飛機上您和于右老一起狂草。您以經天緯地的姿勢,在台灣重新打造的長白山中落了腳,六十四年的案頭山水,您百看不厭。樂山的必須是仁者,您以鏗鏘的洪鐘,磬音成章,在臺灣敲響了原儒的文化之聲,臺灣頭到臺灣尾,鐸聲一鳴天下白,化育一體人間清,迴環反複,終始不息。六十四年來,立地生根,天德黌舍矗立著一座長遠聖白的元學之山。

心裡頭只明白您是一座仰之彌高的山,顏色簡單得很,像您沒事兒喜歡輕捋那一幅高風亮節的長白鬍。四十年來,我始終忘了問問老師,要怎麼做一座天德的山?要怎麼成就體元居正的大一統?要怎麼篤恭用中去天下平?要怎麼明德學大去止於至善?可以做一棵大樹,就不要只做一片葉子。您走了,倉皇之中,整整葉片,我們告訴自己,再怎麼不成材,都必須是一棵有志向的樹,奉元弟子遍植在您一手鋪墊的山上,老師您望見了嗎?雖然奉元山上長長白白地種了成千上萬的綠苗,可是我們不能光靠天有好生之德去附麗你的長白山。這樣子丟臉,是不?做一棵樹只是敷衍,要做就要做一棵大樹。這樣大聲嚷嚷,您至少願意輕輕頷首,勉予同意吧。

多少文人高唱後凋松有常青色,看來我們是讀了太多松柏後凋的壯歌,相信您信誓旦旦所說的還有五年,年年新正您都說再活個五年沒問題。今年大年初一,氣雖弱了些,您的精神依然矍爍,您還是說您們看我像個生病的人嗎?再五年沒問題。兩個月不到,在一個最寧靜的春曉,您卻選擇堅如松貞如柏的天性,安然於初春暗自零落。春情松柏,葉落慢慢悠悠,霑體塗足吾少也賤,這個村野經驗我懂。可是,一座山總是一座山嘛,怎麼忽焉徂謝了呢?既已歸西,可能告我?二殯追思會後,淒情迷茫,人影散亂,怎麼發酵這一座山的精神,看似沒人對著其頹的山激情呼嘯,心裡頭卻澎湃洶湧無已,聽!奉元主人的長白山,有一派剛洪的回聲在醞釀。一座山自有一座山的山品,讓我們如松如柏,長長白白您的聖功,讓我們循著您的步履,以夏學奧質接著尋拯世真文的擔子,我們共同肩挑您養正開蒙的精神,斯庶幾天德於萬一。

一尊觀音的孺情

畫觀音的禮佛侍者不少,為母發心而畫的不多,為貞節守身而畫更難。多少個深夜,提著佛心,霑著佛筆,一尊觀音就是一張孺慕之情,一幅觀音也是與子偕老的承諾。一幅十幅,觀音菩薩;百幅千幅,菩薩觀音。一落筆處,就是慈悲之海;一動念起,莫非無妄之心。

有一年,隨著老師到印月禪寺做孝親感恩法會。印月禪寺坐擁山巒疊翠,面迎碧湖千頃,水光山色交相輝映的水月道場,一定有助於老師廣行夢中佛事,而不忘「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覺性返照。燕子湖畔印月禪寺的梵唄,聲催湖面,清清涼涼,月光未起佛音印先,老師佇立湖旁,極目四望。波影粼粼,老師拖曳不盡的身影也任纈紋輕盪,那一年秋水的婆娑有多長,您的身影就有多長。

會後,幾位慈悲心善的老尼,從禪寺後院現採現摘的野蔌,清香綠菜,師生一桌,茹素滿心,老師難得笑開了,吃吃吃,催著大家吃,同學們個個以碗就口,不敢造次,一時吃得莊嚴得很,殊不知老師外冷內熱,跟老師走得近的都知情。在紙灰飛揚的裊裊生煙中,老師若有所思,滯神良久,不敢揣摩也不知其故。在二殯靈堂前誦經,幾個同學隨著法師燒紙錢,心緒若一,在熊熊的紅光中,才領略出您的孺慕之情。

在家居士,潛心禮佛,在臺灣十分尋常。來臺之後,老師從慈航法師叩經問道,儒釋交通,往來無礙。老師說:「慈航學道成佛,有艱難之境,有不易之修,守金錢戒的他,慈航自云:『好幾次差點就犯了戒』!」成佛之人,明心見性,且如此率真守誠,佛心真趣,或從此來。心水澄清,即見光明,不離覺性,心瀾不興,月印千水,才能照徹亙劫的萬里長空。老師,滿州國守身不賣國,不作漢奸;以盛年來臺,守身不易情。放著名利不索,富貴不求,設黌舍,立教化,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一生守著乾之初九:「潛龍,勿用」那一爻。

老師說人就是人,七情六欲都在我性,守身不貳長在我心。您常常長聲喟嘆地說:「守了一生,我這一輩子只有對不起我自己。」「感慨」,是老師自己給自己精神,自己為自己加油的內煉力量。老師,守了一生,您豈止對得起自己,您讓黌舍諸生不敢對不起您,不敢對不住別人,也孜孜矻矻不敢對不起自己,這恐怕是最堅韌的一圍籬笆,也是最醒眼的一道靈光。那一爻燃燒的不只是您的靈魂,將是元文化生生不息的火把,也是元學燃燒不盡的華夏之光。

毓老師,臺北二殯懷親館大家一字蜿蜒,瞻仰您的遺容,您很從容的躺著,看來無罣無礙,您真的準備好了。足不成步,頹然其間者,豈止是五、六百個奉元門生?這一群老老少少,清一色都是您親炙的各方彥士,願我佛慈悲,領您到西方樂土。連走,您都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一如燕居閒情,這種圓圓滿滿,豈放下二字足以了得!

老師說:人生一下子就過去了,一切榮華富貴都只是過眼雲煙。
老師還說:你想要什麼樣的價值,就過什麼樣的生活。
老師又說:趙孟可以貴之,趙孟也可以賤之,人爵只是虛幻,天爵才是尊貴。
我說:大自然是一部偉大的書,老師您是一部不朽的經典。

菩薩觀世界之音,無苦不救;毓老師大而化之,聖格可風。靜靜地望著老師親繪的觀音大士佛像──「真心清淨,不觀自在;慈航倒駕,常觀世音」,當是老師潛心作畫時靜定下的筆心吧!一尊佛像的背後是您堅毅、思念、孝親、禮敬的心,還有六十幾年來對臺灣絲毫未減的熱情與盼望。「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天德奉元,我們悟覺您以臺灣為化首,木鐸四海的大願。如今,再也聽不到您奕奕精神的鐸韻,老師親繪觀音佛像的虔敬與教化治平的大業,是深藏我心的另一種孺慕之情。素筆的線條莊嚴有度,觀音像前將是我澄定思慮,也是永懷師訓的一方靜域。馨香上禱,悲不自勝。便成一聯云:

人無識時,老大傷悲咎自取;書不致用,寒窗苦讀為誰忙?

100‧04‧18 門生 林明進 寫於大塊齋

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清邁小品

清邁四季酒店

夕照山坳尋桃源,
喬裝隱逸作神仙。
千畦院落鳴蛙客,
沉醉夷香四季間。

遊泰酒意

四山焦黃一谷青,
香流枝頭穿野鶯。
八面埋伏忘憂客,
殘盃共傾酒影輕。

詠異國絕色

蜂蝶輕鬧花自豔,
墨情已濃騷意新。
看盡柳陌羅敷色,
不似當年清邁人。

東方文華酒店

曾經禁深舊皇殿,
黑閣尖塔金壁黃。
洋客贏得數日醉,
安識西南暹羅王?

泰女弄舞

泰女婆娑凌波舞,
慢指輭身送野情。
粉黛胡香藏春色,
半目流眄半步輕。

暹羅閒情
騷客南飛築閒情,
山遠水慢聽暹聲。
尋常雀影悠悠去,
稻香人家處處迎。

贈淇淇

螓額黛眉凝眸奇,
出語靈轉總相宜。
信口隨問情早慧,
佛心妙學智初啼。
蕙質深緣天機定,
含章潛德母範儀。
豪許穿石青雲志,
不讓鬚髯尤思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