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倚闌人不堪看

恐怕得這麼說,南唐中主親手寫下送金陵名妓王感化的兩闋《攤破浣溪沙》,讓他在六子李後主之前,灑下了詞聖的種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詩詞也是有家學的,李璟的詞不多,如果沒留下那四闋,南唐這三十九年,就都要交給性情懧愚的李後主唱獨腳戲了。無花插柳的風流韻事,往往比正經八百的史傳要有趣得多。風簷展書讀一心想不朽的讀書種子,真的別太認真。

王感化怎麼風流李中主的情愛,並不需要太深究,偉大的愛情很多,然而名人愛戀能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總是緣於人性中偷窺的慾望,那是茶餘飯後的主要內涵。沒有這些青樓、沒有那些世家的情感糾葛,三姑六婆其實就只剩下賢淑慈明了。

貴氣在中主身上很濃,說荷花香銷或蓮花零落總是氣俗,菡萏讓荷塘莊嚴,翠葉也凸顯了荷團的富貴,殘敗的荷意,仍以珍美的氣韻妝點滿池的秋黃。隨意讓愁情流沔乎池紋,西風打綠波,生命的情調就摧傷蕭瑟了。綠波翠葉,香銷晚荷,叫西風一襲,騷客美人都只有憔悴一途,不忍聽盡的,還有那秋色做韶光的自言自語。

王荊公喜歡從思婦懷遠,所以肯定朔方雞鹿塞的夢回,在細雨驚醒的當下,讓小樓吹徹玉笙寒的款款妾思,時時望君暖,大力的吹捧一番。想來馮延巳面諛之嫌,是我們多慮了。

王國維則慧眼獨具,偏偏力稱:「『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
。」如果從南唐中主正苦於後周君主揮兵進逼的歷史背景來看,王觀堂在《人間詞話》的見解,自有其高人一等處。從宋朝吵到清朝,李璟不就是一個青樓歌妓的話題炒起來的?

但是,夢醒在淅瀝細雨而長夜不眠已教人彌覺冷清,夢中人在雞鹿塞的邊戍和獨眠的空閨拔河,輸了也是贏了,贏了也是輸了,繾綣何以自寬呢?吹笙是破曉前唯一的高吟,待得玉簧濕寒吹不清,那悠悠夜空的幽怨,才讓思婦淒切難忍呢!淚珠無限,相思有情。不堪看的殘荷,是白天的噩夢;倚欄干的愁秋,是中夜的苦想。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都是倚欄人慣看慣聽的秋情。
不堪看而看,不敢倚而倚,無限恨恐怕才是王感化最淒然欲絕處。
一片江山繳了白卷,四闋小調滿了青樓。
王感化該喜極而泣,李中主應悲從中來。

為誰風露立中宵

我心澹泊,門境自寬。但是這需要人間世的歲月,從奔競一路消磨到無爭,才能在一世人生的晚情,和緩地跳躍一身長影的閒趣。光靠著一壺酒,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配著閒色的小菜,那麼從容地萬事皆淡然。李白獨酌時順口溜溜而出的閒情,恐怕沒那麼高尚。

讓門跟月亮做起朋友來,竟然是姓段的那位再嚴謹不過的文字學家。門開,月入,就得閒。俗人太愛自己的家,門都是用來關的多,打開不慣習,總認為別人會窺盡室家之好,越富越貴,門閂得越緊,哪一落大家樓閣,不是朱門森然,把好端端的月容,空懸在一黑之虛,所以一生不能盡得閒情風流。心打開容易,豁達就行,月來心明。有閒情,就不擔心逸致不生。

只活了四十歲的曹子桓,是王侯的世家子,以陰狠絕情的手血腥出政權,另外以一隻多愁善感的筆造閒情。如同山之有崖,木之有枝一般,這種與生俱來而無法擺脫的「閒情」,曹丕在<善哉行>中惱呼:「憂來無方,人莫之知」,這種閒情很窄,普天男女在懷春的時代又都不免玩世一段。「誰道閒情拋棄久」,拋棄,正是對著這一種輭綿綿的閒情,刻意尋求擺脫所做的掙扎。「誰道」那麼一嘆,就幽幽地招認這一段長期的掙扎徒然落空了。春來依舊悵然,文人就用「朱顏瘦」、「花前病酒」,癱在一角,斯容獨憔悴給你看!這種詞太軟,月色太朦太朧,癡情男女並沒真的得月。這種閒情把月娘玩俗了,玩膩了,也玩低了。

消耗多少月情不算,還要讓河邊的春草、隄旁的柳條,也捲進這場無端的疑竇,為什麼惆悵依舊?又為什麼新愁年年有?這種戲碼,多情的人玩多了,閒樣的花啊草啊就玩乏了!春草年年綠,更行更遠還生,是草的人生,沒有愁不愁,閒情卻是有的,你怎麼看,閒情就怎麼時興。

唯一真實的畫面,還是讓那個時時醞釀無可名狀情緒的女子,在平林新月遊人歸盡後,單獨在小橋邊踟躕遲歸,或者暗棲小樓上久久竚立,春夜不該有的死寂一片,沒來由的顛倒錯置,說什麼都不是,春風滿袖是最黏人的一幕。然後呢?這一場緜遠纖柔的情,想要雖九死其猶未悔,一夜夜在閒人歸後,找一簾平林新月的視窗,同一個位置朝同一個方向遠望,久久獨立是永恆的立姿。長袖吹拂飄不飄,還得看深夜東風吹不吹。

如果等了再等,獨立復獨立,平林新月還只是平林秋月。那麼在且看欲盡花經眼之餘,學一學杜甫莫厭傷多酒入唇,維持自己的步調,只要不在乎紅顏易摧,那麼就讓她日日花前常病酒,又何妨呢!

獨自肩荷孤單的閒情,不染纖塵,是馮延巳不同於缺乏主觀抒情力的溫庭筠,也是他不像韋莊容易被現實情事所囿之處。有如此強烈而鮮明的性情,他才有十足的力量,在如此星辰非昨夜的淒切之餘,仍然堅持要讓她為誰風露立中宵,一星如月看多時,打死不退!至於獨立市橋,人識或不識,並不影響她的閒情。

平林新月人歸後,那孤孤單單的一站,在「閒情」之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依消得人憔悴」,雖然無奈,但是,最少很柳永。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一池春水聞鵲喜

謁金門 馮延巳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閒引鴛鴦芳徑裡,手捋紅杏蕊。
鬥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一池春水聞鵲喜

一池水,如果只是鑑照清澈的一池春水,動也不動,那麼,這也只能算是從天上借來的一面鏡子。波平如鏡,不是每個人都受得了,也不是每個人對一幅天然圖畫都有興趣去物我兩忘的。寧靜,是老天爺送給被時代邊緣化,或者邊緣化那個時代的老人,這種禮物很輕,輕得讓年輕小伙子常常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年輕人的池塘,它有色有聲,它有歌有情,它得要潺潺湲湲,如泣如訴,如怨如嘆,甚教你愛聽,又教你受不住。她才有慵慵懶懶的情韻,不然怎麼去強說愁去生閨嘆?又怎麼斜眄一眼就能樓空鶯啼生薄倖?又哪能簾幕一捲就嚴妝纔罷怨春風呢?
南唐中主李璟,史書在政治史上並沒給他記上幾筆好聽的雅樂,詞倒寫得挺好。有一次,曾當著大家的面戲謔馮延巳,說:「『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延巳怯生生地說:「未若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這位喜歡玩詩詞的皇帝笑了,這一段君臣詼諧的對話,李中主並沒有作正面的評價,讚歎之情自然溢乎言表。可見馮延巳的「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紅得很早,也紅得很久。
《謁金門》中的這位女子,看起來是趁著一池春色方好,準備出來閒步一回的。恐怕連她自己也沒弄懂「人閒心不閒」,當她乍見漲滿春水的一方小塘,禁不起風起纈紋,一顆不知碎了幾回的心,當下全皺成一團。春風吹水是一把刀,乍然興起,春水一波,心浪千鈞,把心門那顆月搖得立都立不住。更哪堪池邊那一彎芳香幽境,玉手纖纖一指,鴛鴦撲通戲水,遊出泳入,交頸勾目,不也深深戲謔著她。春水盪著春情,上下不盡;鴛言鴦語催著春聲,翼張翼合。捏在深袖裡的一蕊紅杏,甘心在她的苦甘願在她的潛慍中搓碎。對杏紅來說,這是最美的陪葬,搆得上因情而殉,杏蕊流香,有長長久久的餘韻。
閒不成,心就悶起來了。記憶中那一幕幕出雙入對的儷影,隨著春池蕩漾,
映照得最深刻的是鬥鴨場的鬧熱,場中鴨鬥激烈相搏,場外情人婉約相依,如今一身閃亮,素手纖纖,遍插雲鬟的玉釵首,獨倚兩情相悅的舊欄干。不知水禽戲了幾聲?不知滿池吹了幾皺?沉甸甸的玉簪隨著落日不自覺地西斜,哪隻鴨贏了誰人知,一手杏香紅印無人問,欄楯獨倚,雲簪獨斜,閒水閒鳥閒杏,一春都鬧
,一任孑獨,她是一個淡淡閒情也求不得的落落閒婦。
在天邊收斂最後一道霞光之前,「終日望君君不至」的字幕,粉碎開來,黑從遠處掩至,一步緊似一步跨向前來,當最深最沉最密的一籠黑罩下,鵲鳥驚飛,
早早一步竄升,黑黑的暗空中,有更多的鵲黑,紛然四開,留下喜─喜─喜─喜─的鳥籟。
心頭的一池春水難平,抬頭的一空鵲音可待。再一個東方白,再一回旭日昇
,春池畔、花深處、鬥鴨欄,鴛鴦雨洗藏柳岸。是鵲語的預言。聞鵲語,心暫寬。

2010年8月9日 星期一

南國遮情

南鄉子 李珣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遊女帶香偎伴笑,爭窈窕,競折團荷遮晚照。

南國遮情

跟李太白一樣,身上流著不同文化的血液,這位五代前蜀有波斯血統的李德潤,受到漢文化與伊斯蘭文化雙重薰陶的詞人,他的詞融情入景,渾然天成。我們知道,詩的意境開闊,詞的情韻恆長。妙引詩情入詞境,下開北宋文人的體格,是李珣在詞壇上的獨特價值。

雖然同屬花間詞人,作品中表現美女、愛情等婉約的主題,他遠少於溫庭筠和韋莊。以地域風情及抒懷為主的詞作,反而是比較值得注意的作品,跌宕跳躍的詞句,十足清真靈動,詞品很美。

南國的風土人情,迷醉很多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讓不少文人騷客流連忘返。柳條無力,未春先有思,教人凝恨心迷的,不會只是白居易的魏王堤;春水木蘭橈,綠波桃花洗,水上鴛鴦羞浴的,也不應只有馬致遠的西湖快活煞。野花芳草,柳吐金絲鶯語早的江南,不見得一定要香閨惆悵暗老,有人在驚豔猗旎春光之餘,不也瀟灑地高歌遊人只合江南老。

每一處春江都有春暖的戲鴨,每一色柳條也都有春絲的婀娜。有人可以在綠槐蔭影黃鶯語中,畫船閒臥聽雨眠;也有人會在戲蝶遊蜂春欲晚之際,望遠山斜倚長嘆。就算春蕊欲滴,露珠含玉,有人見之生情,有人見之興怨,有人怒放情愛,有人暗鎖春怨,春意自來自往,風景不殊,正自有憂樂情事。

江南,許是一等一的溫柔鄉,春水碧於天,仕女柔似柳,輕燕低迴慢舞,黃鸝聲浪清澈,除非你是無情物,春城飛花,誰能躲得過?李珣,他的<南鄉子>十七首,應該是他東遊粵地之作,所詠都是南粵風情,場景是江南的更南方,柳煙雖深,並沒有夠像樣的青樓弦管,但是這裡有的是江南本色,小村墟落,荷塘月影,處處別有幽境。李珣有他一段南粵的輕遊:

一艘裝飾華麗的彩舫,一篙一波,緩緩穿越荷影深深的池塘。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一群遊女傳來船歌清唱,唱出了青春,也唱驚了蓮蔭醉綠波下甜睡的鴛鴦,蓮葉何田田,空中荷香陣陣吹拂,荷花半開,或仰或偃,欲放還收,滿池欲滴。一船帶著少女的酥香,伴著粉香笑香,你一嘴,我一句,笑語含糊,聽不清兒女私語,盡說些什麼?聲破睡意,鴛鴦無著,也不知是船歌高吭還是荷語低訴,吵到了自己。一池方塘,悠悠間,櫓搖輕舟,在依偎笑伴間轉旋而過,對對鴛鴦羨殺那個站在艫首的船工,打著拍子,陶醉在欸乃船搖的春聲中。或許是發現詞人在注視她們,一時為了比春色、比凝睛、比那婀娜多姿的迷人,渾身沾滿芰荷清香的遊女們,競相折了圓圓的荷葉,來遮掩夕陽的餘暉,也藉晚照盡力款擺自己的風姿。看來一個一個都認真起來了。看著帶香遊女競遮晚照,詞人有沒有閑邀倩女簇笙歌,趕著蓮塘映月,也造一幅南國遮情,催睡鴛鴦擁入眠呢?

我們可以設想詞人停駐荷塘邊,他理應慣用文人的情調,將一段情趣盎然的畫面,用輕鬆的心情,這樣勾勒下來。遊女夕照圓荷那一遮,很經典。

2010年8月7日 星期六

想君思我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干,想君思我錦衾寒。
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唯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 《浣溪沙 韋莊》

想君思我

做為王建的心腹,又是前蜀的開國大老,典章制度全由他一人搞定,某種程度而言,韋莊他說了算。他的黃昏官場,怎麼說都是如魚得水,數得上是當紅炸子雞。壞就壞在主子愛上臣子的女子,這筆賬,韋莊悶得慌,卻一直不敢算。

韋莊的愛姬資質豔麗,兼善詞翰,王建聞之,藉口教宮人為辭,強奪之。有人說韋莊寫的相思絕調,單純僅及悼亡,被奪是附會之說,其實這都不影響懷念舊姬而作的主題。

這位有才情的女子,一雙青黛的雙眉,總要微微而蹙如迷濛的遠山,顰眉而愁有幾分西施的模樣,才稱得上是難得的絕代佳人,這樣,多情的詩人就有理由不忍更思惟了。侯門一入深似海,王建當家,從此蕭郎陌路,她心裡有底,不見他是愛他也是互相救贖的一條路,只要活著,愛情就存在。可憐的是,易相別,難相見,一寸離腸千萬結,這是相思的病,一種幾千年來治都治不好的病。想想看,手上的女人,被鎖禁在蜀主王建的後宮裡,畫堂眼前,卻咫尺千里;花下見無期,從此隔音塵,相見更無因,可望而不可即的境地,自是情何以堪?但是,如果少了這種火熱的情潮,哀感頑豔的情調,又如何響起?

每到更漏已殘,相思只能傷心,明月自來還自去,誰理你倚玉欄干的惆悵呢?韋莊也有他通俗的花前月下,與她攜手並肩,共訴情衷,如今呢?風景依舊,人事全非,風景依稀宛似當年,同來玩月伊人何在?當韋端己想起眼前這輪明月,曾經照見他們忍淚割愛移君王的無奈時,他一定深恨除卻天邊月,誰人知曉的辛酸。在月落星稀天欲明的時刻,只有孤燈未滅夜難成,才能充分蘊藉地成就他的「夜夜相思」。

韋莊失了人,情卻昇華了,一燒就是千把年。在音信久絕,芳蹤全杳的淒清月色中,他將滿腹的相思掛在舊姬的頭上,猜想對方正是如何形單影隻的惦念自己,很有「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的風味。這種推己及人要何等自信才能道出?這種設身處地又要何等悲切才能說盡?一個枕冷,一個衾寒,才能悽慘終宵相思情。

《詩經‧豳風‧東山篇》的詩人,他說:「洒掃穹室,我征聿至」,是第一個深沉地發明這種堪以自慰的移情。征人設想閫閨的妻子如何打掃庭院,等待他回家聚首的夢。精采是後人說的,悲痛是詩人扛的。杜甫也趕上這種消魂的創意:「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也是發想愛妻為他的身家安危而憂心如焚,中夜難寐的苦境。韋莊也這樣子推想她的女人,理當如此。也許這是感情世界,最美麗的畫餅充飢。

在青天無路信難通的情景下,「憶來唯把舊書看」是唯一能做的消磨,磨時間,也磨感情,未言情苦而情自苦。至於「幾時攜手入長安」,也許是約定,也許是盼望。「永遠到不了」,應該是韋莊「傷心明月憑闌干」時心知肚明的答案。

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一半兒

一半兒 題情 王品卿

別來寬褪縷金衣,粉悴煙憔減玉肌,淚點兒只除衫袖知,盼佳期,一半兒才乾,一半兒又溼。

一半兒

去年衡陽雁回,一隻孤鳥頑棲最高枝。贏取一時恃傲自得,輸卻一群凌虛自在。雁聲漸遠,我是脫序的迴響。

看點點鷹隼,低迴雄視,眼銳鼻勾,鐵翅錚錚。我只能是枯枝失落的遁隱,枕翼待展,我無心盤桓,只能等候衡陽下一場的春吶。

春衣寬褪,胭粉憔悴,一箇仕女骨輕色蠟,金縷無鮮,怏怏望著遠天,聽蟬意春息,任早春的微熹竄剟。老梅一襲淡香才落,新杏的綠氣爭著迎春。釵雲懶梳,斜眄無神,春色染不成紅顏玉肌,乳燕唱不出鸞鳳鳴和。春步慢移,淚面如洗。院闃庭空,慣聽候鳥築春,想像長亭短亭間的奔啼,新柳一色,是她一心的守候,一如舊盟半紙,是她一生的典藏。

那一年相悅兩情,一時誤信無著,豈一聲等候足以消受?淚點拋流,只宜它春衫袖曉。斷了線的珠滴,但因深盼一念,滾滾不止。佳期無期,美夢不夢,那長相廝守的私約,又豈禁得住離情的磨折?闈寂院深,畫屏金鷓鴣。老雁不如歸去,新客不知馳回。佳期難許,最難避春草耳目,柳絲隱約,弱綠風逐。她輕提素手,掩泣長袖,一半兒才乾,一半兒又溼。

我只是一時孤雁。待衡陽回暖,我又是憑虛御風、剛勁如椽的一方雁筆。春雨斜吹,春雲斜飛,我流動的翅情即將啟程。一半兒才驚,一半兒又喜。

乍聞鳥鳴天籟,非雁非群,翹空失據,我心實悲。不擇峰,不擇丘,咕不留丟,咕不留丟,兩隻褐雀,左右交頸唱悠悠。一半兒才求,一半兒又羞。

上山下山

上山下山

上山採蘼蕪的怨婦,在半山腰一次偶然的邂逅,巧遇前夫。沒有狹路相逢的瞋怒,也沒有淚雨激動的怨懟。她只是簡單的致意:「新人復何如」,沒想到這一問,問到了她故夫的痛處,很有悔不當出的低迴。「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雖然以生活智能來凸顯新人的不如故人,難得的是彼此平和敘舊,而一無苛責恚恨,並且又流動者彼此懷想的悱惻之情。

看來他們的離異,或許另有隱情,只是他們沒有反抗,懷抱遺憾,逆來順受地接受了命運的擺布。他們到底有沒有勇敢捍衛自己的愛情,我們找不到立足點進行批判。但市他們含蓄婉約的情思,卻十分雋永。詩教的溫柔敦厚,可見一斑。這種愛,於男於女,誠懇可敬,楚楚可憐,都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