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父誨──約法三章

父誨──約法三章 主婚人致詞完整版

新娘新郎、親家母親家公、林李兩家的親戚們、法務部曾部長、嘉義市李副市長、臺中市蔡副市長、建中大家長陳校長、我敬愛的黃湘陽教授陳維德教授及所有教授先生們、「溫世仁」「國語日報」「漢光」「東元」等基金會負責人執行長們、國語實小中正國中建國中學等師長們、商界政界朋友鄰居、以及我三星國小三星國中羅東高中輔仁大學台師大同學們,新郎新娘的師長同學同袍們、還有我最大的資產──「明道」「徐匯」「建中」等學生們弟兄們,大家晚安。
今天是我兒執中和李府千金芳宜的大喜之日,感謝大家一起見證這一場婚禮。首先要感謝親家母親家公教養這麼卓越的女兒,也要感謝內人的辛勤養育才能培養這麼優秀的兒子,讓芳宜答應作我們家的媳婦。這是天作之合,也是父母之光。
今晚來到現場的,都是我們最期待光臨的貴賓。從中央部會長官到地方首長、各校校長們、老師們,在座的都是在別人婚禮經常上臺講話的風雲人物。但是,今天你們不用上臺,可以鬆一口氣,安心喝喜酒。
原因是:

第一、本人體貼的安排
第二、本人十分喜歡講話
第三、我的專長是聊天

我是個教書的人,需要不斷的講話,我每天講多少話是固定的。在學校我照表上課,很有規律。可是,今天換了場地,當然就換了腦袋,什麼時候講完、下課,
說實在的,連我自己也不知道。人生之路,本來就有很多無奈的事,在這樣艱難的處境底下,各位既然來了,一時也走不了。根據本人寶貴的人生經驗,眼前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忍耐、忍耐、再忍耐。
話說從前,新郎就讀建中的時候,他對他老爸我約法三章:

第一、不可以告訴建中老師,我是他的老爸
第二、不可以過問他在建中的一切言行舉止
第三、不可以隨便跟他打招呼,除非他主動跟我點頭

各位都知道:建中是一所自由偉大的學校,我咬著牙全部答應了。現在你要成家了,報仇的時候到了,我也要對新郎約法三章,請你也咬著牙全部答應。

第一、家庭是充滿愛的窩,請你做個有肩膀、能疼惜太太的男人

小篆的「家」是寶蓋頭裏面養了一頭豬,從此豬就跟人發生了密切的關係。可是甲骨文的家有兩個字,它不是長這個樣子。它外頭的宀部是房子,裏頭有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面對面坐著,女人還抱著一個小孩。家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因為婚姻結合,而且有了愛的結晶。所以,家是愛的發源地,家是有愛的地方,跟豬沒有關係。

第二、夫妻是兩個人的生活,請你做個能尊重、替太太著想的男人

五倫的第一倫是夫婦之倫,中庸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我們的老祖宗,給夫妻之間做了個定位,所強調的要點是相敬如賓,相敬如賓不是疏遠,講究的是美麗的距離,簡單的說就是尊重。尊重是夫妻的第一步,也是華夏文化的入手處。

第三、愛情是需要永續經營的功課,請你做個能永遠感動太太的男人

易經下經的第一卦與第二卦,也就是第31、32卦,是「咸」、「恆」兩卦,上經的第一卦與第二卦,是乾坤兩卦,講的是天地之道,咸恆則是人倫之道的第一步。咸是感動,恆是恆久。我們老祖宗的愛情撇步就是要永遠的感動對方。我打給你們的金牌,上面那一聯對子:「咸亨取女吉,恆久得天長」,是這兩卦卦辭的組合。所以,做個男人要懂得永遠感動自己的女人。

婚姻是兩個人的事、兩個家的事、也是兩個家族的事,我們都來自於平凡的家庭,我們也都擁有平凡人的幸福。你們即將組織新的家庭,因為你們優秀傑出,讓我們林李兩家有了更美好的期待。結完婚後,你們就要出國唸書,三年五載,學有所成,一定要回到臺灣,報效這個可愛的國家。可以做一棵大樹,就不要只做一片葉子,期許你們要做天下第一等人。要做天下第一等人,就要先好好做人,就從今夜起,要好好努力做人。

利用這個機會,我要替建國中學感謝兩個朋友,一位是尤先生、一位是賴小姐,
他們跟建中都沒有淵源,兩位好朋友卻在二十年前義氣相挺,慷慨解囊,分別捐了新臺幣二十萬,讓建中紅樓文學獎有了發展運作的第一筆基金,讓擘畫主持的郭麗華老師能自由揮灑,現在已經滿了二十年。這兩位朋友都在現場,他們都十分低調,不願意曝光,今晚,建中的國文老師也都在,後面還有一百○八條好漢的建中校友,借大家的手給他們最熱烈的掌聲。這樣我就沒有欠你們了。

其次,「特別感謝我的妹妹、弟弟」,一直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宜蘭三星老家的母親,讓我毫無後顧之憂,這是放在心裡頭三十年我最想說的一句話。謝謝你們。

菜已經涼了,我的心熱了起來,祝福執中、芳宜結婚大喜圓圓滿滿,祝福大家平安、健康、幸福、美滿。讓我們在這個美麗的夜晚,在這一場平凡的喜宴「一起偉大」。謝謝在場的六百個至親好友!大家晚安。
建中 林明進 2012‧0212‧1900於臺北喜來登大飯店B2福廳祿廳

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元學第一村──(一)跟毓老師說說話



民國九十九年二月十四日大年初一拜年 與毓老師合影 林明進謹誌



元學第一村──〈一〉跟毓老師說說話

毓老師走了,素師鐸化,龍德而隱,您是該俎豆馨香千年萬年。

您靜靜走了以後,我開始認真深思您說要留就要留萬世名的豪情,原以為那是老學究先生的糖衣,書總是要這麼教的。見證了您三、四十年的粉筆生涯,杏香不去,不朽這兩字您寫得這麼淵深敦厚。史筆有多少眼力,往往也決定那個時代在歷史縱軸的重量。陶淵明的偉大不是等來的,可是唐宋始見重於世。我不問:這是個什麼樣的時代?但我深信青史的墨條研磨得正熱,待如椽大筆一揮就是蓋世風華,您的身軀從容地躺了下來,英靈卻矗立如山。您雖然高品無求,高山仰止的稱譽,任誰擋也擋不住。

曾經您以一身是膽,備具胸懷天下的志業,當年沒問過您,真不知道您曾立過什麼樣的偉願呢?過了一條江,正自有山河之異,人生的風景,真的如您所說,時過境就遷了。春風不回,鼎革多變,換個念頭,您扛起文化的山,造弦歌之鄉,一條道真的結結實實跑到黑。您經常教誨我們,一生認真做一件事,就是一番事業。您以原味的元文化陶養了臺灣這塊樸質的淨土,您以鮮活的一甲子霑溉了福爾摩沙這蕞爾的小島。

從三月廿日接到您辭世的噩耗起,心路忐忑,失神不靈,感慨何止萬千?忌日滿月,我終於有能力悲傷了。午夜夢迴,慟情難寐,我靜靜仰視懸在廳堂──那一幅「體元居正,精一執中」的對聯,那分別是我家二犬的字與名,鬱結一月的心,動了。我決定打開心口,同老師說說話。

三十多年前,躺在龍床上聽您徹夜教誨,我就有很多話要跟老師說,那時候是個宜蘭鄉下負笈北上的土包子,心裡沒準備好,我一直沒敢說;後來,有多少次在地下室天德黌舍的牌匾前,一對一,面對面,聆聽您的懇切叮嚀,覺得戰戰兢兢恭聽都來不及了,能說些什麼呢?所以什麼也沒說。現在毓師往矣,自己也早已成了半百老翁,不用猶豫了,膽子也大了,那就慢慢說,一點一滴地說。說給毓老師聽。

一朵花的事業

毓老師晚年曾以偶題的遺墨──「傲世梅無仰面花」給大伙兒清賞清賞。後來又見到另一幅對聯,上聯還有一句──「虛心竹有垂頭葉」。原來「節」與「謙」,老師看得這麼重。未濟上九小象:「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是男之窮也(雜卦語)。大易最後一卦最後一爻,以節為戒,大矣哉!虛竹不但尚節,尚且守謙,謙之一卦,謙謙君子,以讓為用,所以無往不吉,卑以自牧故也。堯德允恭克讓,堯舜以禪讓相承。太史公世家以吳太伯先,列傳以伯夷始,皆讓之微旨。老師一生所守在節德,貞固不易。亡國凡三,老師獨善其身,不易節,不貳臣;留日其間,倭女在側,潔身不瀆;渡海來臺,輕權位,無嗜欲,進退不茍;守身如玉六十餘載,不近色,不續娶,甘心孑然自持,無怨無悔,曾經是赫赫皇裔、王公貴冑的您,能自律若此,彌自尊貴,也令人肅然起敬。師母「兩地相思」,老師「一言難盡」,繾綣私情,節義感物,貞德動天。終其一生以「天德侍者」自期,以「仁匃遯叟」自號,以「安仁居士」自守,以「明不息翁」自誓。

毓老師識時不失位,乘勢知進退,以果行育德,卜居隱巷,藏道於民。在剎剎生新的自然環境中,要守經也要能通權,這才真的叫識時務,識時務者才稱得上是俊傑。「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悶,不見世而无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是老師「君子時中」的真精神,知節,守節,行節,是您的大慧智,大德行。所以我們可以大聲地說: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毓師也。

印象中,毓老師雖然很少提到花國春秋,這一棵梅且不能等閒視之。至於唯一點名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聽上去有幾分調侃味兒,依我看,純粹是戲謔之言。請王維不用放在心上。

什麼樣的花都會美麗一回,花自然是開給蝶使穿引的,或許蝴蝶的朋友,可以沾點邊。不要急著問我蝴蝶的朋友長啥樣子,姓不姓莊?名不名周?毓老師更不會直接告訴咱們花的哲學。這麼說比較像老師說的,如果你是花,順著天生的性子像個花的模樣,就有美的質地。花,總是要漂亮一次的。做花的總要清楚,最少要美給自己看,感動得了自己,才說得上是能自我實現的花。否則,花開花謝,亦只是花開花謝,老師說人可以平凡,決不可以庸俗,梅自是不俗不塵。老師跟梅花打交道,緣於何時我不清楚,要不要跟林和靖處士清唱一段妻梅子鶴?梅邊之石真的宜古嗎?胸藏丘壑的毓老師,是人間的元士,興寄煙霞這等閒情,我看還是少問。

梅花凌霜傲雪,優雅綻發,它不是等人來陶醉,它香著也可能是等蜂媒來尋。橋邊,路旁,山麓,野坡,處處可以是梅花的家,冷到哪裡,梅花就幽香到哪裡。傲世梅一樹傲骨,一片生意,不改其凌雪之志,它不怕開無主,風和雨、冰和雪是它的絲竹天籟,它會唱歌給自己聽;毓老師一瓢孤單,一簞寂寞,不改其杏聲之樂,您念念存誠,孤寂是您德性盛開的力量,想必您也會給自己拍拍手。群芳爭春,您不矜不伐,站在自個兒的長白山巔,兀自暗香襲天,您應是一株雪硬的梅。您打算為自己的花取個什麼樣的名字,並不重要,您會給梅花也給自己一生傲世的風骨,開一趟錚錚骨心的事業,這,並不難猜,舉手投足都是記號,您不說,大家清楚。

想做一朵花,毓老師,敢情會教我們說──姿態可以不如人,梅香要始終如故,堅持千百年來不變的氣韻,要不折不扣醞釀那種大家百聞不膩的清香。不卑不亢,枝頭可以戴著冰雪,香給自己一世,做傳家至寶;不慳不吝,可以伴著明月清風,香給別人一生,開聖賢衢路。潔梅有節,它有個禁忌,就是不做醉心名利的仰面花。毓老師心裡頭的傲世梅如是說。

一座山的精神

仁者樂山,山不知其所始,亦不知其所終,億載無期;仁者安仁,垂奕葉而不朽,典型古今,浩氣上下,故曰仁者壽。安仁居士期頤百年,所安在史壽,不在人壽。這是山的精神,也是仁者的精神。

老師個兒大,您有那個力量帶著山流浪,即使是長白山那樣巍峨崇高的山嶽
。民國三十六年,您領著長白又一村的骨氣,肩負著也可能是雙手合拱抱著您心裡頭那一座山,在雲月之下頂天立地,踏過的豈止八千里路?經過泰山的薈萃人文,涉過黃河大江的九轉浩瀚,結交過燕趙豪傑養豁達襟懷,也到過柳浪映月的孤山學處士潛隱。扛著一身浩然而來,飛機上您和于右老一起狂草。您以經天緯地的姿勢,在台灣重新打造的長白山中落了腳,六十四年的案頭山水,您百看不厭。樂山的必須是仁者,您以鏗鏘的洪鐘,磬音成章,在臺灣敲響了原儒的文化之聲,臺灣頭到臺灣尾,鐸聲一鳴天下白,化育一體人間清,迴環反複,終始不息。六十四年來,立地生根,天德黌舍矗立著一座長遠聖白的元學之山。

心裡頭只明白您是一座仰之彌高的山,顏色簡單得很,像您沒事兒喜歡輕捋那一幅高風亮節的長白鬍。四十年來,我始終忘了問問老師,要怎麼做一座天德的山?要怎麼成就體元居正的大一統?要怎麼篤恭用中去天下平?要怎麼明德學大去止於至善?可以做一棵大樹,就不要只做一片葉子。您走了,倉皇之中,整整葉片,我們告訴自己,再怎麼不成材,都必須是一棵有志向的樹,奉元弟子遍植在您一手鋪墊的山上,老師您望見了嗎?雖然奉元山上長長白白地種了成千上萬的綠苗,可是我們不能光靠天有好生之德去附麗你的長白山。這樣子丟臉,是不?做一棵樹只是敷衍,要做就要做一棵大樹。這樣大聲嚷嚷,您至少願意輕輕頷首,勉予同意吧。

多少文人高唱後凋松有常青色,看來我們是讀了太多松柏後凋的壯歌,相信您信誓旦旦所說的還有五年,年年新正您都說再活個五年沒問題。今年大年初一,氣雖弱了些,您的精神依然矍爍,您還是說您們看我像個生病的人嗎?再五年沒問題。兩個月不到,在一個最寧靜的春曉,您卻選擇堅如松貞如柏的天性,安然於初春暗自零落。春情松柏,葉落慢慢悠悠,霑體塗足吾少也賤,這個村野經驗我懂。可是,一座山總是一座山嘛,怎麼忽焉徂謝了呢?既已歸西,可能告我?二殯追思會後,淒情迷茫,人影散亂,怎麼發酵這一座山的精神,看似沒人對著其頹的山激情呼嘯,心裡頭卻澎湃洶湧無已,聽!奉元主人的長白山,有一派剛洪的回聲在醞釀。一座山自有一座山的山品,讓我們如松如柏,長長白白您的聖功,讓我們循著您的步履,以夏學奧質接著尋拯世真文的擔子,我們共同肩挑您養正開蒙的精神,斯庶幾天德於萬一。

一尊觀音的孺情

畫觀音的禮佛侍者不少,為母發心而畫的不多,為貞節守身而畫更難。多少個深夜,提著佛心,霑著佛筆,一尊觀音就是一張孺慕之情,一幅觀音也是與子偕老的承諾。一幅十幅,觀音菩薩;百幅千幅,菩薩觀音。一落筆處,就是慈悲之海;一動念起,莫非無妄之心。

有一年,隨著老師到印月禪寺做孝親感恩法會。印月禪寺坐擁山巒疊翠,面迎碧湖千頃,水光山色交相輝映的水月道場,一定有助於老師廣行夢中佛事,而不忘「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覺性返照。燕子湖畔印月禪寺的梵唄,聲催湖面,清清涼涼,月光未起佛音印先,老師佇立湖旁,極目四望。波影粼粼,老師拖曳不盡的身影也任纈紋輕盪,那一年秋水的婆娑有多長,您的身影就有多長。

會後,幾位慈悲心善的老尼,從禪寺後院現採現摘的野蔌,清香綠菜,師生一桌,茹素滿心,老師難得笑開了,吃吃吃,催著大家吃,同學們個個以碗就口,不敢造次,一時吃得莊嚴得很,殊不知老師外冷內熱,跟老師走得近的都知情。在紙灰飛揚的裊裊生煙中,老師若有所思,滯神良久,不敢揣摩也不知其故。在二殯靈堂前誦經,幾個同學隨著法師燒紙錢,心緒若一,在熊熊的紅光中,才領略出您的孺慕之情。

在家居士,潛心禮佛,在臺灣十分尋常。來臺之後,老師從慈航法師叩經問道,儒釋交通,往來無礙。老師說:「慈航學道成佛,有艱難之境,有不易之修,守金錢戒的他,慈航自云:『好幾次差點就犯了戒』!」成佛之人,明心見性,且如此率真守誠,佛心真趣,或從此來。心水澄清,即見光明,不離覺性,心瀾不興,月印千水,才能照徹亙劫的萬里長空。老師,滿州國守身不賣國,不作漢奸;以盛年來臺,守身不易情。放著名利不索,富貴不求,設黌舍,立教化,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一生守著乾之初九:「潛龍,勿用」那一爻。

老師說人就是人,七情六欲都在我性,守身不貳長在我心。您常常長聲喟嘆地說:「守了一生,我這一輩子只有對不起我自己。」「感慨」,是老師自己給自己精神,自己為自己加油的內煉力量。老師,守了一生,您豈止對得起自己,您讓黌舍諸生不敢對不起您,不敢對不住別人,也孜孜矻矻不敢對不起自己,這恐怕是最堅韌的一圍籬笆,也是最醒眼的一道靈光。那一爻燃燒的不只是您的靈魂,將是元文化生生不息的火把,也是元學燃燒不盡的華夏之光。

毓老師,臺北二殯懷親館大家一字蜿蜒,瞻仰您的遺容,您很從容的躺著,看來無罣無礙,您真的準備好了。足不成步,頹然其間者,豈止是五、六百個奉元門生?這一群老老少少,清一色都是您親炙的各方彥士,願我佛慈悲,領您到西方樂土。連走,您都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一如燕居閒情,這種圓圓滿滿,豈放下二字足以了得!

老師說:人生一下子就過去了,一切榮華富貴都只是過眼雲煙。
老師還說:你想要什麼樣的價值,就過什麼樣的生活。
老師又說:趙孟可以貴之,趙孟也可以賤之,人爵只是虛幻,天爵才是尊貴。
我說:大自然是一部偉大的書,老師您是一部不朽的經典。

菩薩觀世界之音,無苦不救;毓老師大而化之,聖格可風。靜靜地望著老師親繪的觀音大士佛像──「真心清淨,不觀自在;慈航倒駕,常觀世音」,當是老師潛心作畫時靜定下的筆心吧!一尊佛像的背後是您堅毅、思念、孝親、禮敬的心,還有六十幾年來對臺灣絲毫未減的熱情與盼望。「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天德奉元,我們悟覺您以臺灣為化首,木鐸四海的大願。如今,再也聽不到您奕奕精神的鐸韻,老師親繪觀音佛像的虔敬與教化治平的大業,是深藏我心的另一種孺慕之情。素筆的線條莊嚴有度,觀音像前將是我澄定思慮,也是永懷師訓的一方靜域。馨香上禱,悲不自勝。便成一聯云:

人無識時,老大傷悲咎自取;書不致用,寒窗苦讀為誰忙?

100‧04‧18 門生 林明進 寫於大塊齋

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清邁小品

清邁四季酒店

夕照山坳尋桃源,
喬裝隱逸作神仙。
千畦院落鳴蛙客,
沉醉夷香四季間。

遊泰酒意

四山焦黃一谷青,
香流枝頭穿野鶯。
八面埋伏忘憂客,
殘盃共傾酒影輕。

詠異國絕色

蜂蝶輕鬧花自豔,
墨情已濃騷意新。
看盡柳陌羅敷色,
不似當年清邁人。

東方文華酒店

曾經禁深舊皇殿,
黑閣尖塔金壁黃。
洋客贏得數日醉,
安識西南暹羅王?

泰女弄舞

泰女婆娑凌波舞,
慢指輭身送野情。
粉黛胡香藏春色,
半目流眄半步輕。

暹羅閒情
騷客南飛築閒情,
山遠水慢聽暹聲。
尋常雀影悠悠去,
稻香人家處處迎。

贈淇淇

螓額黛眉凝眸奇,
出語靈轉總相宜。
信口隨問情早慧,
佛心妙學智初啼。
蕙質深緣天機定,
含章潛德母範儀。
豪許穿石青雲志,
不讓鬚髯尤思淇。

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戲法

 仿劉鐵雲筆意,夢睹庸官貪墨現形記

法棋難圍,步步為營運勝局,深諳宦海精奧!能左能右,直達星雲,無礙刀筆路。
民膏易斂,高高在上聽冤鼓,豈識烝民尋常?不中不正,日下江河,有虧天地心。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選擇了幸福也就選擇了負擔
我的路已經走了很長很長
走了很長
我看得到自己內心的風光
看得到風光
我的心輕歌悠悠的唱

如果我是魚 自然我要癡情海洋
如果我是鳥 自然我要迷戀天浪

擁抱了晨曦
怎麼可以拒絕暮雲
如薄酒一杯 微醺
像柔風一縷 輕盈
彼此給一個微笑
我們都贏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可憐薄命作君王

老天如果真的疼惜李後主,讓他單純當個才子,自是風華絕代。偏偏作弄他做個末代皇帝,更可憐的還有「金陵」這個老京城,不是龍蟠虎踞石頭城嗎?南唐末主的昏庸,讓牆不銅也讓壁不鐵,只聞幾聲駕駕鐵蹄,硝煙尚且未起,一代詞宗已經搶著在軍門外,好整以暇準備肉袒候降了。

不需要太揶揄李煜,從陳橋兵變趙匡胤當上宋太祖起,沒多久,南唐就是人家的屬國了。既然是屬國,說投降,太沉重。二十四歲的他,太子即位,以南唐帝王之尊,老早就急著表態,恪守臣道,奉宋為正朔。臣服在前,人家來硬的,我們沒有充分的理由,不能硬說他是亡國之君,這樣太落穽下石,有失厚道。從傷心詞帝、哀哉詞聖看後主,還能有點顏面。何況溫柔敦厚,詩國之教。這樣好。

連「二」、「四」這兩個生冷的數字都欺負他。從二十四歲的秋千,輕輕一盪就到了四十二歲。登基到崩殂,雖然沒數幾回就數到了盡頭,還好贏過曹丕兩年,做個帝王人家,找到墊背的,臉就丟得不大。宋太宗派人下毒,牽機藥雖然不怎麼好死,反而讓他帶著尊嚴走,比起崇禎皇帝倉皇跑一段路到後山,槐樹下兩腳一蹬,暖身沒做就縊亡,多少可以算是求仁得仁吧。

押入囚所,皇家才子的筆就詞聖起來了,價值跟時間在賽跑,妙筆也在詞林爭高枝。三年不到,發酵好酒可能嫌短,醞釀好詩卻十足入味。多數人公認的絕命詞,是宋太宗忍不住他的牢騷,乞巧節和小周后及幾位嬪妃歡度生日,又唱又跳,渾不似死囚,筆還沾了漆黑的墨汁,悲吟「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太宗抓狂,不求饒不失格,他自找死。

春花秋月,有情人都當作良辰美景來陶醉,只會嫌其少嫌其短,李後主一反常情,卻幽幽地說「何時了」,既嫌其多且嫌其長,全當怵目驚心來躲,多少恨事在虜寇,多少往事在故國。有人拿他和蜀漢劉禪相提並論,面對著司馬炎那一問,劉後主的樂不思蜀,是愚得徹底,還是大智若愚?征服者最想要的就是看到階下囚懦弱求饒,至少司馬炎對這個答案滿意。李煜以水喻愁,大喇喇地吶喊:「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雖然充滿故國之思,因此惹來毒殺,可是腰桿打得很直,什麼都豁出去。惱了宋太宗,卻給南唐要了一點要國沒有、要命一條的形象,這一回像個負責的皇帝。最絕望的詩最美,王國維說後主之詞以血書者也,靠的就是這一闋的骨氣。七夕慶生那一晚的奏樂聲和<虞美人>的亡國離恨之情,讓他絕了命。這是詞人很詩情的死法。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卻主張<浪淘沙>才是後主的絕筆,「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這個夢是短暫的麻醉,跟借酒澆愁一樣,都只能靠幻覺來贖慰。可是「夢」和「醉」都有醒來的時候,不是真實的解脫。教人獨自莫憑闌,是真情也是自欺,無限江山會令人搥胸,但是眼不見能為淨嗎?他倉皇辭廟北解,所以易;他北來身陷囹圄,所以難。闌珊的春意,讓流水載去落花也載去春情,不管是流向天上的西方極樂或流向人間的曲折東流,都是告別他心中負罪很深的那條河。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江山和美人,都是李後主千年來流不盡的長愁。

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自己願意唱的歌才好聽

那位穿著白衣紗帽,見囚汴京的江南王,在勝利者宋太祖跟前,被逼著怯吟自己最得意的詠扇詩:「揖讓月在手,動搖風滿懷」,李後主最後竟是靠著舞文弄墨的本事,討讎敵一晌歡喜。宋太祖聽完,得意地顧笑左右,戲謔他:「好一個翰林學士!」想想,那是一個什麼樣的畫面?這位待罪明德樓下的違命侯,當他淚寫「渡中江望石城泣下」那一律,悽厲不能卒咏,豈止是辛酸而已?

並不是狗皮倒灶的事全給他碰上,他只是個倒楣的南方皇帝罷了,位子無上,窘狀有點悽慘,論下場他還不是最難堪的。毋須用同情的眼光看他,同情不但不會削減他政治的低能,恐怕還會破壞他才子皇帝的聲名,留一點偉大讓他在詞壇輝煌。這離情之苦,他該受也能受,沒有窮而後工,秤一秤他前期的詞品,頂多也只能淪為香豔一途,和溫飛卿一起鴛鴦蝴蝶,滿紙珠寶金玉走下歷史的台階。李後主只要淒情一碗,他準能教你鼻酸看惜人間離恨,一嘆三迴,順便回敬他苦情三罈。給他富貴也給他難堪,這筆政壇與詞壇的賬,他輸了面子,贏了裡子;輸了時代,卻贏了未來。

李後主這個南唐皇帝,能詩能詞能文,音樂行畫畫也不差,白天同大周后遊山玩水,晚上歌舞才罷,續彈一曲琵琶。閒暇還要和小周后偷偷戀愛,大填豔歌。面對趙匡胤,他只能俯首稱臣,慣於朝貢偷安,可是宋太祖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第一次要他北上,他沒膽;第二回迫他北上,他推諉。太祖恚怒,宋軍水陸並下,直搗白頭城下,仗打得十分容易。可憐江南皇帝陛下,兄弟四人三百口,排排站,在威武的軍門前肉袒請降。

說也奇怪,脫了黃袍,書卷盡脫,也褪了脂粉味。生離死別,非其中人,椎心難知。別情要數江淹最經典,「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誰說得過他?離恨就要照過來,看看後主,「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誰能不痛!亡國之臣,難言;亡國之痛,難受;亡國之君,難堪。攜家帶眷被曹彬、潘美押解北上,落難的重量,後主用一支生花的詞筆硬是撐著,顫筆斜行,「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他是哭的寫下。

在汴都囚居多時,故土金陵一別,轉眼就是三春過半。在他隨押北上,天雨濛濛水中央,回頭一望雄壯崔巍的石頭城,那個愁腸寸斷的一瞥,他就一起帶上去了。違命封侯,羞辱吐了南唐一身;暫棲囚第,譏諷笑了後主幾度?暮春三月,落梅紛飛,落得急,落得快,拂了又拂,一身還滿。佇立石階,南向思歸,站得久,站得長,聽任花落滿撲。落梅紛亂,愁腸九轉,踏在那個石階的騷客,其實是承載無限離恨的亡國之君,苦得深,苦得廣,苦得滿身悲涼。

雁信不敢期,鄉書不敢盼,雁自南來,南音何在?最痛的還在後頭,回家的路竟是靠著夢境的努力,夜夢再長抵不過鄉關太遠,夢不到,天已白,曙色破曉,歸夢無成。只能讓春草日日喚愁生,春草更行更遠,還要一直不斷地遠。

拂不盡的是落花,回不去的是路遙,長不盡的是春草,等不到的是江南,關不住的是念念故土的遺恨。風流倜儻,他應做李白;高視闊步,他也像子建;浪漫多情,他做得了自己。千做萬做他最不該做那個南唐金陵土皇帝,千百年後,有幸再愛自己一次,憑他,我看是說不出「我要再李後主一次」的豪氣,新王孫舊王孫都不是那麼好當的。算了,隔著千年,陪他吟誦:「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比較好順理成章的落幕。

是的。他最合於做一個純粹的詩人,「好一個翰林學士!」,宋太祖說得沒錯。

這個頂著亡國之君光環的才子,我願意給他掌聲。但是,這一次他必須自己做主,勇敢地穿越時空,走向文學的領土,毫無罣礙的再唱一段他的主打歌:
「揖讓月在手,動搖風滿懷」。

重光兄,自己願意唱的歌才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