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

彈歌

                                                            
                                                          彈歌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肉)。」

泱泱五千年的文化古國,有人愛聽故事,就會有人編故事,有人又很會說故事。

彈歌是華夏民族最古老的詩歌,黃帝又多了詩人的頭銜。太古老又說不清著作權,說成黃帝所作,最保險。黃帝是遠古的所有格。劉勰他老人家在《文心雕龍‧通變篇》說:「黃歌斷竹。」「黃」指黃帝。「斷竹」就是彈歌。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肉)。」極為罕見的二字句,八個字。它偏偏成就了一首古代流行的獵歌。這算是最簡單有力的歌謠。

「斷」、「續」、「飛」、「逐」表達四個動態,纚纚如貫珠,高度概括又簡明流利地交代了彈弓的製作過程與運用實況。節奏十分緊湊,兩字一個音節,將彈弓迅疾逼人的急切情景,展現無遺。我們很容易就可以捕捉到這個畫面,迅猛、刺激、緊張、驅追的逐獵情節,完整表現了原始歌謠遒健而質樸,剛勁而簡古的形象。太古先民在自然界求生存的氣概,一幕幕拉開,基調是威猛的、豪邁的。彈歌也好、獵歌也罷,高唱入雲的就是原民在大自然爭勝的歌。古調這樣結束,充滿古意、鮮明、合理。很多待開發的原始部落或未經文明洗禮的民族,都是這個調調,原始簡單、質直無華,蠻好的!

問題來了,最初載錄這一首古彈歌的東漢趙曄《吳越春秋‧句踐陰謀外傳》,編了一個故事:有一次,越王打算伐吳,范蠡找了陳音這位神射手和越王見面,越王考他,要他說說『射』的演變歷史。陳音說:「臣聞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起於古之孝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硬是扯進了孝思無匱論。

好好一首動感、逼真、野性、率直的獵歌,應有的豪邁武勇,被孝道的文化飛沙湮沒了。後來彈弓就沒人玩了。驍勇的壯士沒了。歌也淡了。

古風之美在元元本本。不要隨便編故事。

那八個字的旋律簡潔有力──「砍削竹枝做弓,連接兩端成弦;颼一聲飛出彈丸,獵取禽獸,大伙兒烤一頓美味的燒肉。」

多經典,多原汁,多麼美味。老夫還是說它是獵歌。

黃帝大人,對不起,真是你寫的話。

這一回編故事的人,故事編得不漂亮。 101.06.1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