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您歸是不歸?


您歸是不歸?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王維‧山中送別)


情感的發酵,往往是靠著時間來熬煮。時間是生命無奈的救贖,等待是忘不到盡頭的癡迷。柴扉是感情的門,日出日落,開開闔闔。門開,日出,把希望等成了西斜的餘暉;門掩,日暮,將美麗等成了春草的遺忘。

夕落,淒涼,也漆黑了心頭的光。

「山中相送罷」,是過去一段難捨的印記,走出大山的人,可以冠冕堂皇地走向希望。留在山裡的人,從第一個送別的落日起,也倚著希望的心在默數柴門的咿咿喔喔。那一「罷」,藏去了滿山的話別依依、流眄不捨?那一「罷」,脫卸了多少個別餞離亭、柳條梅枝?沒有誓約,沒有叮嚀,沒有淚拋,沒有泣聲,一個「罷」字,概括該有的男女私情,也忍住了高潮的酸淚。

送別該有的情調,全在時序的跳脫中湮滅。最難排遣的離恨,原原本本攜回「柴扉」,自個兒慢慢的挪,輕輕的掩。

愈淡愈難,愈簡愈苦,愈涓細愈是波瀾,等待的山深雲深情深,等的是綠色的春臨。太淡太定所成就的夢,淒苦難抵。

清寂的幽山,他要費多麼大的勁兒,才能讓柴扉緩緩推抵難擋的夕色。門虛掩了,山清靜了,星子在流動。最後一道嘎嘎聲息,門內的人,心也默默地掩藏。那一掩,把隱隱的幽悶又藏向沁溼的衾被中。
明年春草又會再綠滿大山。春聲春色,會再憐人;春意春情,會再喧心。春綠的帷幕是可以預期的,王孫的歸與不歸,卻是個未知數。難以逆料的會面,只能在無邊無涯的等待中枯萎。

輕掩柴扉,火紅的落日看盡,視野是每天的眺望。春草年年綠,是可以預期的春盼。然而等待的人,卻未必能歸來。說不盡的孤獨,等不完的寂寞,統統要氤氳在山中,嵐來霧生。山幽無法淡定,來去不定的雲豈能泰然自若?

《楚辭‧招隱士》,因遊子盤桓他鄉,久去忘返而大嘆其未歸,是驚悟的悸動,「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這種等待警覺太晚,心等得焦;王維的<山中送別>,則是在與行人送別後,就深忖出遠門的人將久去而不歸,歸期將遙遙無期,方才送別,已經深盼,是清泠的無奈,「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這種等待渲染太早,心等得苦。

最苦的是該在慘別黯然的「問君歸不歸」,一直含在心口,所以轉身就沉重見底,那「掩柴扉」的日暮,來不及醞釀的閨怨,已經貼在門閂之上。你可以想見山中送君層層疊疊的「罷」心,會是多深多沉的喟嘆!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是主人翁內心的呢喃,是自拉自唱來自心底的遠音。該飲泣、該嬌嗔、該婉約、該打勾勾的弱女情節,全收在囊橐的袋子,綑得緊緊地,像緊抿的紅唇。「王孫歸不歸」,她自認為不要長期付出獨守空閨,她自以為一年半載可以完成。明年春草綠時,她偷偷問他的男人,也低聲地問一問她自己?黯然銷魂的揪心,她心裡頭明白給他的只有一年的守候!再來就有說不出的難熬了?

柴扉掩於暮落!山裡人離思方深,這是真切的。
王孫歸與不歸?山外人遊興正酣,也許猜對了。

落日,春草,王孫,只是簡單的場景。
看來人不如山,人不如草。柴扉十分焦急。
春來染綠,是雲天的風景。看來不是歸與不歸的問題。

掩不住柴門,自己清楚。
掩不住心門,良人不知。

明年不歸,明年的明年還有春意。
歸不歸,問春草,別問王孫。

送了就別了,別去懸念。
至少──
掩柴扉還剩日暮的餘情。

建中一叟101.07.07

沒有留言: